微评论:新闻评论的新形式

微评论:新闻评论的新形式

内容: ——兼论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发展态势

随着Web2.0技术的广泛应用,媒介系统已呈高速进化的状态。新闻评论也一改往日严肃、精英化、政府主导的局面,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中解放出来。微评论便是微博时代下,新闻评论在写作形式上的一个新的突破,而这种新型的评论形式也给人们带来新的体验和新的影响。

新闻评论的新形式

对于微评论的现状、特点及未来趋势,学界、业界提出了多方面的质疑。由于微博140字的篇幅限制,微评论过于碎片化,缺乏完整的论证。许多微评论只是简单的情感宣泄,较为随意,并没有完整的论证和分析,有业界人士认为,“微评论只能叫微评,因为其有评无论”。

面对质疑,首先我们要明确微评论的概念和范围。微博中有着庞大数量的评论,但是否这些评论都是微评论呢?《现代汉语词典》中评论有5种涵义:批评、议论;批评、议论的文章;斟酌、考虑;商议、商量;犹言商榷之处。微博中绝大部分的评论都属于批评、议论或商议、商量。所以,微博评论并不能直接等同于微评论,尽管形成了文字但不构成文章。而“微评论”应指短小、精悍的批评、议论的文章。

其次,“微评论”是否属于新闻评论的范畴呢?从定义上看,微评论属于新闻评论的范畴。范荣康版《新闻评论学》中指出:“新闻评论是一种具有新闻性、政治性和群众性等显著特征的评论文章。”丁法章版《新闻评论学》也对新闻评论做出解释:“新闻评论,简而言之,是报纸上一种对最新发生的新闻提出一定看法和意见的文章。” 事实上,微博中的原创微评论普遍是针对当今的时事或是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批评和讨论,具有新闻性、政治性、群众性的特点。

从形式上看,微评论更近似“编者按”、“编后”。编者按通常被称为“匕首”,它是最简短、最轻便的评论形式,不允许你说空话、废话、套话,打破了一切文章写法的框框,三言两语解决问题,通常在一二百字左右。而微评论往往建立在时事热点上,省略新闻内容直接进行评论,可以说是新闻评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一种新的形式。

综上所述,微评论应是以微博为平台针对新闻事件、政治热点或群众所关心的问题进行批评、议论的一种新型的新闻评论形式,有引导舆论的功能。字数在140字以内,不限定作者。

沟通模式的新局面

随着微评论的日渐盛行,许多传统媒体也纷纷在微博上开通了评论专栏。笔者对这些微评论做了简单的统计:截至2013年8月27日,@人民日报的《人民微评》共237条微评论,平均1.454条/天;@人民日报的《你好,明天》共 402条,平均1.005条/天;@参考消息的《微评论》共156条,平均0.412条/天。 @人民日报《你好,明天》的微评论最高转发量达到10万,评论也有2万多条。

这些微评论也得到了一些专家学者的肯定。一方面,评论本身是议论、讲道理,道理讲清楚、讲明白就可以,并不需要长篇大论,也不需要绕弯子。相反,过于复杂、严肃的评论反而会与读者拉开距离,令读者敬而远之,最后形成曲高和寡的局面。

另一方面,许多微评论都讲究论证过程,不仅通过改编、引用旁证等方式实现论证,还能整合自身优势提供深度分析。如@人民日报2013年7月14日的“人民微评”发布了一条题为《同是高温,为何有别》的微评论:“天气炎热,武汉有公务员上班时间缩至6小时,为机关服务的保洁、保安等仍遵循8小时工作制。且不说公务员缩短工时是否合理,同幢大楼‘双轨制’,暴露人文关怀缺失,显示深层社会不公:身份不同,则政策不同、待遇不同。如此三六九等,何谈社会和谐?为政者,当思!”一条微评论简明扼要地指出“同是高温待遇有别”的现象,不仅条理分明、层次清晰,更引发了对社会的深层思考。微评论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与读者的对话模式。微评论以简洁有力,甚至略带戏谑、自嘲的语言风格,点到为止地评论时下热门事件或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话题实、角度小、打动人,更加贴近群众,远离了过去评论的宏大叙事,与读者建立起了更为平等的对话。

微评论的流行,更加符合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据调查,地铁上近80%的人都在低头玩手机,刷微博、聊微信更是成为必需项目。在此环境下,微评论更能适应人们的生活需求,不仅可以随时发布对当下发生的新闻事件的评论,抢占先机,而且评论简短有力,读者更容易阅读和消化。

微评论的进步,更能够起到引导、监督舆论的作用。相较于传统的新闻评论,微评论观点更加鲜明,更加集中,涉及群众的自身利益和公共利益,说出了群众“本欲言而未道出”的心声,并且对带动公众积极参与城市发展、参政议政有着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新旧碰撞的新态势

尽管许多专家学者对微评论推崇备至,认为微评论一针见血,但不能因此否定传统新闻评论的价值,认为微评论可以完全取代传统评论。

一方面,微评论有着自身存在的问题

首先,“段子化”倾向严重。为了使文字引人注意,“不得不对事实进行剪裁和加工,使其符合段子传播的特征”。其次,微评论极易走向情绪化,甚至是极端化。微评论的优势在于信息量大、快捷、时效性强,但因为发布的难度低,也会导致发布者随意地发泄情感,或是产生非此即彼的极端情绪。2013年7月27日@人民日报“你好,明天”的微评论便表示了对“城管”的失望和不满,提出“‘管理’不能等同‘管你’,‘权力’应该尊重‘权利’”。该条微评论仅仅看到了城管与小贩的对立,却忽视了城管问题中市民、商贩、城市交通、卫生等多方面因素。而如此激动、情绪化的言论只会使矛盾升级,推动群众的仇“城管”心理。

另一方面,传统新闻评论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新闻评论的具体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准确及时地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统一思想认识,使其变为广大干部群众的统一行动;二是切中时弊,扶正祛邪,为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积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尽管微评论可以实现针砭时弊、引导舆论的作用,但如何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怎样统一思想认识,仍需要传统新闻评论展开深度的讨论。

结 语

在新媒体时代,人们已经从过去的接收信息转变为主动“拉取”信息,从相信一家之言转变为博采众长。我们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理念都有了新的变化,新闻评论也同样有了新的突破。事实上,微评论不仅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新闻评论体裁和形式,而且随着它的流行也改变了过去的沟通交流模式,更加注重受众的体验和感受,更加强调时效性和针对性。

然而,微评论的发展还不够成熟,仍需进一步完善,除了避免过于情绪化、极端化,还要尽量完善自身的论点、论据和论证,使评论更加有逻辑、有道理。传统形式的新闻评论也要有所改良和创新,突破现有的语言风格和对话模式,使自身在“受众市场”的环境中更具优势。

参考文献:

①范荣康:《新闻评论学》[M],人民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

②丁法章:《新闻评论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③曹林:《微评冲击下传统媒体评论的创新空间》[J],《中国记者》,2012年第7期

④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相关文章

点评:2018世界杯,俄罗斯赢的不止足球
彩票365官网下载安装

点评:2018世界杯,俄罗斯赢的不止足球

📅 07-11 👁️ 699
什么是定岗定编(定岗定编的意义与实践)
彩票365官网下载安装

什么是定岗定编(定岗定编的意义与实践)

📅 07-11 👁️ 3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