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兰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菊科植物佩兰的地上部分。每年可收割地上部分2~3次,在7、9月各收割1次,有些地区秋后还可收割1次。连续收割3~4年。选晴天中午收割,此时植株内含挥发油量最高,收回后立即摊晒至半干,扎成束,放回潮,再晒至全干。赤可晒12h后,切成10cm长小段,晒至全干。
【原形态】
佩兰,多年生草本,高40-100cm。根茎横走。茎直立,绿色或红紫色,下部光滑无毛。叶对生,在下部的叶常枯萎:中部的叶有短柄。叶对生,在下部的叶常枯萎;中部的叶有短柄,叶片较大,通常3全裂或3深裂,中裂片较大,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5-10cm,宽1.5-2.5cm;上部的叶较小,常不分裂,或全部茎叶不分裂,先端渐尖,边缘有粗齿或不规则细齿,两面光涌或沿脉疏被柔毛,无腺点。头状花序多数在茎顶及枝端排成复伸房花序,花序径3-6cm;总苞钟状,长6-7mm;总苞片2-3层,覆瓦状排列,外层短,卵状披针形,中、内层苞片渐长,全部苞片紫红色,外面无毛无遥点,先端钝;每个关状花序具花4-6朵,花白色或带微红以,全部为管状花,两性,花冠外面无腺点,先端5齿裂;雄蕊5,聚药;雌蕊1,子房下位,柱头2裂,伸出花冠外。瘦果圆柱形,熟时黑褐色,5棱,长3-4mm,无毛无腺点;冠毛白色,长约5mm。花、果期7-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路边灌丛或溪边。野生或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
味辛;性平
炮制
拣净杂质,用水洗净,捞出,稍润后,除去残根,切段,晒干。
性状
茎圆柱形,长20~100cm,直径2~5mm。表面黄棕以或黄绿色,有明显的节及纵棱线,节间长3~7cm;质脆,断面髓部白色或中空。地对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展一后,通常3裂,裂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表面绿褐色或暗绿色。气芳香,味微苦。以后嫩、叶多、色绿、香气浓郁者为佳。